close

3個出發點 為什麼大家都在進修?

【1】專業知識生命期短縮
以不斷學習來應變
    王鳳奎去年辭去美國密蘇里大學(University of Missouri)教職,回國接掌工研院產業學院,負責整合訓練課程。跳出研究與教學的平靜世界,轉換到產業先驅的工研院,儘管他專精知識管理、E-learning領域,仍感受到學習的急迫性:「就像每一種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,你的專業知識更新的時間間隔也縮短。」

    產品生命週期是一條S曲線,Y軸代表市場普及率、X軸是時間,這條曲線說明一個產品從導入到市場成熟後,利潤降低步入衰敗的過程。這理論很多人用在自己的企劃書中,卻沒察覺:底下那條時間軸越來越短了!一個產品、一項技術、一個服務能夠存活的時間縮減好幾倍。也就是說,去年開發產品的知識很可能已不實用,更遑論只想依賴多年前的學校知識來應付工作。若不進修,如同那條S曲線,你的知識利用價值只能輝煌一時,貶值的速率加快,競爭力也隨著衰敗。 
   是的,這是個快速流動的社會,但是很多人埋首在工作裡,忘了探頭出來看看現實,等到從慣常的工作中拔出,也可能已經是接到裁員通知,「被迫」拔出工作。 

     不進修,哪來生產工具?
    或許你認為,外在變動不至於影響到自己,但對於內在個人面,你知道本身核心價值何在嗎?管理學權威彼得‧杜拉克早就揭示這是屬於「知識工作者」的時代,「知識工作者擁有知識,所以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(而勞工可能須依賴雇主提供的設備做為生產工具)。況且,知識可以隨身攜帶,就儲存在人的腦袋裡。」

    這說明了知識做為生產工具的自我擁有性與可攜帶性,人不需再受限於土地、資本、勞力三種傳統資本,靠知識就能成功。因此在《杜拉克精選:個人篇》中就提到:在美國若問別人在做什麼,很可能答案是「我從事冶金方面的研究」「我提供稅務服務」「我是軟體設計師」。知識工作者自我認同的對象不再是企業組織,而是本身所專精的知識。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,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。」

   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某次演講強調,當回顧幾十年來的工作生涯,他發現只有工作前5年用到在學時所學的20%~30%,之後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是零。當知識成為最重要且唯一的生產工具,利用專業進修,把已經做得好的事情做得更好,你才能自由遊走於各類組織,並為自己的專業感到驕傲。 

    【2】不學習易被淘汰
進修,拉大職場距離
    進入職場即步入另一個階段的學習,而工作上的累積和進步,往往決定你是否能取得優勢,拉大與其他人的差距。因此,每個人都應該進修!

    在校成績優異不代表工作表現也優秀,關鍵在於是否保持學習。在工作生涯中,沒有持續學習如同坐吃山空,起初原地踏步,繼而落後,最後淘汰出局。台灣大哥大東信電訊副總經理王宇鎮還在高雄辦公時,為了台大EMBA的課程,經常搭飛機南北奔波,對於進修,他的體悟是:「就像《C型人生》中說的,做為一個現代人,面臨多元的環境,如何活得有自信、快樂,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吸收的能力,這已經是每人必備的基本能力了。」

探知時勢的好方法
    「為學要像金字塔,要廣大才能高。」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認證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瑞明指出,學得愈多,累積的資料庫愈大,愈能觸類旁通。張瑞明認為自己工作15年才開竅,因為工作生涯就像管中窺豹,未見全貌。觀察到許多斑點後,逐漸拼湊,才發現是一隻豹。最重要的是,「要看全豹要多方去看,不斷進修,從各個角度、拉大視野看,才能看得廣。」張瑞明說。

    時代變化迅速,也讓過去所學很快無法再運用。政大經營管理碩士學程(EMBA)執行長溫肇東表示,1994年開始,台灣整個產業轉型,傳統產業出走,高科技產業興起,因而出現一批高失業率的高學歷族群。雖然學歷高,但是所學已不合時代要求。

    台灣大哥大公共事務處處長阮淑祥建議,保持對產業結構變化的警覺性,才能避免選錯行、因殺手級科技應用的出現而失去工作,進修就是最先探知時勢的方法。 

     【3】學習會創造機會
儲備未來競爭力
    「進修是永遠不會趨緩的需求。」104教育資訊網經理陳漢忠指出,大家會問一個問題:40歲時,拿什麼和人競爭?

    你是否具備同樣的危機意識?根據104人力銀行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,25~35歲的上班族中有47.66%正在進修,進修的目的中有54.28%是為了提升個人競爭力。

    任職基金會、28歲的王淑玲,雖然短期內沒有換工作的打算,但她還是利用下班時間,上補習班,準備理財專業人員、證券營業員、投信投顧業務員等金融證照考試。「反正先考起來,以後可能用得到,不用怕失業。」王淑玲在基金會的工作十分安穩,不過她很有危機意識。 

     趁年輕多投資自己
    陳漢忠發現,2000年與2001年,經濟不景氣促使台灣上班族學習慾望增強。然而近一、兩年則趨緩,因為,公司沒倒閉、發出年終,傳統產業也站了起來。「有眼光、長期地計畫性投資自己進修的人太少了。」陳漢忠感嘆。

    聯強國際產品總監黃基民的妻子李家玲,在神通電腦擔任美術設計時,自費進修廣告行銷與攝影,以瞭解消費者的觀點和拍照時怎麼擺設物品、取景、構圖。李家玲的想法是:「年輕時能多學就多學,學習進修會讓自己成長。從薪水中拿一些出來投資自己,很值得。」

    美吾髮公司董事長李成家在必治妥公司上班時,只要他的主管去上什麼課,不管費用多高,他都跟著去上,有時甚至要花他一個月的薪水。最後李成家自己創立一番事業。陳漢忠指出,這說明了只要學習就有機會,而真正會成功的人,是持續進修,自己給自己機會的人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30雜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at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